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战略研究》∣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6)

观约 语言战略研究 2020-10-10

《语言战略研究》微信公众号推出新栏目“观约谈”,每周一文,敬请关注!


年末临近,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16)的5期内容。



第一期:4篇论文,5篇书评①

✦ Historicizing diaglossia(Gijsbert Rutten)


Auer(2005,2011)在Furgeson(1959)Diglossia的基础上,提出了Diaglossia的概念,指的是地方方言和标准语之间存在中间变体的状态②。Auer(2005,2011)的文章认为Diaglossia是在diglossia现象之后,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是Rutten此文的研究则指出Diaglossia的出现应该是更早,也不是diglossia之后的一种近期发展。


✦ What’s a stigmatized variant doing in the word list? Authenticity in reading styles and Hebrew pharyngeals(Roey J. Gafter)


希伯来语中,咽音[ʕ][ ħ]往往被认为与米兹拉希(Mizrahi,中东)身份有关。Gafter在以色列所做的两次社会语言学访谈的资料显示:访谈中,说话人在朗读词表时比在自由谈话中使用了更多的[ʕ],但是[ ħ]却没有此种差异。作者的分析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词表朗读是一个展示米兹拉希种族身份的场景。


Heteroglossia in text-messaging: Performing identity and negotiating relationships in a digital space(Caroline Tagg)


Tagg使用巴赫金(Bakhtin 1981)提出的“杂语”(heteroglossia)这一概念,通过对女孩“Laura”的跟踪数据搜集,探究了在短信文本中语言变体是如何被用于身份展示和关系管理的行为中的。研究显示了即使是在来自相似背景、有着共享语言资源的个体互动中,杂语是如何产生的;也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在语言变体的研究中,要充分注意数码媒介的语言资源在个体宽辐射身份投射中的作用。


Socio-economic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globalized landscapes: A market-oriented perspective (Mieke Vandenbroucke)


几十年来,伴随着愈演愈烈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史无前例的多语层级以及英语的越来越重要,全球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的城市社会。此文中,Vandenbroucke探究了这两个处于第二层级的全球城市中,社会经济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商业购物街上语言景观中英语的使用。作者使用了一个基于市场的、情景化的路径来量化和质化涉及到的变项。中等购物街中的麦当劳化与其他层级英语的使用与当地商业的活力更加相关,尤其是在布鲁塞尔。据此,在具体地域商业的和语言的市场条件的塑造下,全球英语在这些单个城市语境中变成了一种异质、分级的现象。


第二期:2篇论文,2篇研究简报,1篇评论文章,4篇书评

Gender, interaction and intonational variation: The discourse functions of high rising terminals in London(Erez levon)


Levon探讨了“高升末尾”(high rising terminals)在伦敦年轻中产白人说话人英语中的不同交际和互动功能。作者收集了1642个人7351个陈述句的访谈语料。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作者发现尽管所有的被调查人都会使用高升的末尾来完成交际活动,但是说话人在使用这一特征用于具体互动策略上,却反映出了具有标记性的性别差异。作者将这一分歧与“礼貌性”进行了关联,并以此展示了类似HRT的变项在话语功能语境中的重要作用。


Identity, accent aim,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users: New Scottish Gaelic speakers’ use of phonetic variation(Claire Nance, Wilson McLeod, Bernadette O’Rourke and Stuart Dunmore)


此文探讨的是19个苏格兰盖尔语新说话人(new speaker)词尾“r”音变体的使用情况。这些新说话人并未通过代际传递而习得语言,而是成人之后学习的,水平也很高。作者将他们词尾r音的发音与六个老年传统说话人的进行了比较。之前面向二语使用者变异的路径主要有两种:或者聚焦于变项的产出如何最终形成类似本地人的目标形式(Type 1研究),或者是分析二语使用者的产出与母语说话人类似的变异模式的程度(Type 2研究)。作者则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添加了此社会文化路径,并利用口音目标、身份架构以及学习动机等概念来达到对材料的全面分析。据此,作者提出了二语使用者变异研究的第三种类型:Type 3。


Perceptual dialectology in northern England: Accent recognition,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cultural prominence(Hannah Leach, Kevin Watson and Ksenia Gnevsheva) [研究简报]


感知方言学的研究认为听众能成功辨识口音地域是因为他们与某特殊区域的地理邻近性。Montgomery(2007,2012)指出这种邻近效应是以“文化优势”影响为媒介的,即具有高度文化显著的地区往往在听者距离上更近。此文中,作者们就对这一论断进行了探讨。他们从来自英格兰“语言北部”的五种口音的视频中截取了四个不同句子的片断,然后在线作了一个调查,让听话人辨认口音的来源。其结果显示,邻近性和文化优势效应只是部分地得到了支持,而邻近性效应的驱动力是来自于听者对所涉及到的方言的接触或有所经历。尽管有些句子的辨认率很高,但是其他的,即使是来自文化优势区域的很有特色的口音也很难被辨识出来。作者们将这些发现与句子片断中的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相关联,并认为在使用视频刺激物的感知方言学研究中,个体语言特征的出现、消失和程度应该被系统的予以考虑。


Minority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assessment: Do language-related factors impact performance? (Paula Elosua)[研究简报]


在少数民族语言复兴的语境中,教育测试应该考虑到与语言相关因素对表现的影响。如果测试不考虑学生的语言背景、教学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标准化的层次,那么学生分数的比较就是不公平的。在测试中涵盖与语言相关的变项,能提高活力、减少社会语言学偏见,并使监测复兴计划的进程成为可能。Elosua的研究以巴斯克自治社区为对象,那里的人们使用西班牙语和巴斯克语。以来源于针对四年级学生的人口数据为基础,结果显示出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比例与数学成绩的正相关。在家庭语言和教学语言组合的功能方面,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巴斯克-巴斯克群体的平均表现要更好一些。


‘Sociolinguistic’ dimensio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Susan Ehrlich)(Susan Ehrlich)


对两本两本话语分析手册③,尤其是它们的社会语言学视角部分进行了评述。

第三期:3篇文章,1篇“主题系列”文章,1篇研究简报,1篇书评

Language policy, homelessness and neoliberal urbanization: The case of San Francisco’s Union Square(Lionel Wee)


新自由主义对都市化进程造成冲击的其中一个例子,是商业区协进会的设立。在此一安排下,商业与业主共同管理商业区,一起营造合宜的商业环境。协进会对流浪者例如乞丐的语言习惯的反应经常是含糊不清的,因为流浪人口问题是一敏感课题,需要小心处理。无论如何,过度的行乞行为会影响生意。本文以旧金山市的商业零售中心联合广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两点观察:第一,语言政策可根据特定一方如协进会的立场,被归类为“有计划”“无计划”或者“逾越界限”。第二,作者们发现有些自上而下的措施,试图以值得关注的方式改变行乞的现象,并把这些行为导向新自由主义。这样的举措会带来如下结果:乞丐们在回应时,有时候会把行乞重新想象为一份工作或者一门生意。


Defining Maori language revitalisation: A project in folk linguistics(Nathan John Albury)


伴随着对治理性的重新界定和注意力转向权力结构,后现代及批判路径的语言政策就需要一种语言管理的本地化视角。在这一路径下,在其社会和文化语境中,一个政体可以被理解为其实施的政策的总和。在土语复兴的研究中,我们得以界定语言复兴及其蕴含的活力度。语言政策研究有必要应用民俗语言学的视角。作者就利用新西兰1300名年轻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他们与知识、意识形态等的整合是如何对语言复兴的过程进行界定的。


Scalar politics, language ideologies, and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globalization among transnational Korean professionals in Hong Kong(Adrian J. Bailey, Suresh Canagarajah, Shanshan Lanc and Devereux Gong Powers)


本文认为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与尺度政治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基于对十位香港韩裔专业人士的访谈资料,作者们发现韩裔移民对英语的运用和体验反映出几种相互竞争的语言意识形态:实用英语/完美英语,语言多元化/单一英语,全球语言/地方语言。这些语言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体现为地域、时间和社会尺度在受访者日常生活中的互相交错。文章探讨与跨国人生历程、身份混杂化和种族化相关的社会语言关系如何重新协调这些尺度,使受访者受益并为他们的沟通实践提供连贯性。社会语言关系不仅指代尺度而且建构尺度。在结论里作者们认为关注尺度及尺度政治为跨国主体协调不均衡的全球化语言学市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诠释框架。


[Theme Series]第一辑:Interaction: Talk and beyond(Devyani Sharma, ed.)


这是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新设置的板块,将某特定主题的文章连续在几期中刊登出来。栏目设置的目的是开辟一块田地来为一些旧争议或跨学科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新理论和新方法提供一个展示之地。


第一篇文章是Lorenza Mondada的Challenges of multimodality: Language and the body in social interaction。对“身势语-语言-多模态话语互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 Unequal Englishes in the Philippines (Ruanni Tupas and Aileen Salonga)[研究简报]


作者们展示了“不平等英语”是如何得以成为解释英语全球传播的一种可选方式的。研究对象是话务中心的接线员,探究了他们在工作场所中是如何赞同矛盾的意识形态的,并由此导致了不平等英语。一方面,通过将自己看作是能使用英语并引以为豪的职员,他们支持这一优先权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他们又赞同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即有向美国英语靠拢的压力以及在骨子里认为母语人的英语及其变体更具有优越性。通过此研究,作者希望能从批判的视角来介入到英语在当代世界中的角色的讨论中去。


第四期:是一期庆贺Labov50年研究的专辑,包括1篇介绍、1篇编后记和9篇文章

1966年,William Labov的博士论文(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出版,“变异社会语言学”从此正式拔锚起航,成为了社会语言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这一期的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就是向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耕耘了50多年的Labov的致敬。里面的文章涉及:Labov(1966)这一研究本身的创新性及影响;沿着这一思路的后续研究的发展;Labov在语言演变、语言评估、方法创新、非裔美国英语、语言与个体以及语言风格等许多方面的贡献;Labov本人对社会语言学目前发展状况的评述。


第五期:3篇文章,1篇“主题系列”文章,2篇书评

Life here beyond now: Chronotopes of the ideal life among Iranian transnationals(Farzad Karimzad)


此文探讨了从伊朗到美国的跨国移民路径是如何影响到移民者对理想生活时空体系的(重新)建构的。通过民族学和话语分析的路径,作者分析了在想象美国的成功和伊朗的不成功上,持学生签证的移民者和持美国绿卡的移民者在自身定位上的差异。对于非居民的伊朗学生来说,他们的此成彼败的建构是由一个更宏大的文化时空性来决定的,即他们期望留在美国的期待。这种“未来生活”的时空性更多的是关于在目的国的理想未来,而不是关于“离开家乡”的。作者指出,移民者的欲求和焦虑可以决定什么能够占据移民时空体系的焦点。


Fighting words? Joning as conflict talk and identity performance among African American preadolescents(Jennifer B. Delfino)


此文探究了在同学互动中,华盛顿特区的前青春期非裔美国学生是如何使用一种叫做“骂人取笑游戏”的语言行为的,这一语言游戏类似于仪式性侮辱。社会语言学家往往关注儿童是如何通过社会化让彼此进入一种言语模式的,这一模式与他们的群体使用很契合,但是却与课堂行为中的社会和语言规范相偏离。基于9个月的民族学式调查,作者分析了非裔美国人口语中骂人取笑游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课堂身份建构中的作用。骂人取笑游戏往往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却也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危险的语言行为。聚焦于作为语言社会化关键时期的前青春期,此文展示了少数民族学生是如何修正同学间的语言行为从而带来学习上的成功地。


The structure of everyday narrative in a city market: An ethnopoetics approach(Adrian Blackledge, Angela Creese and Rachel Hu)


此文将海姆斯民族志诗学论应用于解析当今充满流动和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的日常叙述。文章介绍了民族志诗学是如何源于对北美原著民以口传故事来生动叙述和传承文化传统的研究而发展成为一种捕捉并固化叙述话语,彰显形式与蕴意之间文化特定关系的研究方法。海姆斯氏民族志诗学研究将叙事体结构视为对文化传统中对蕴意表达的一种折射。海姆斯氏分析法认为这种口口相传的叙事体是由特定文化蕴育而成的一种讲述方式,而对叙述结构的解析也可以突显并再造文化。海姆斯氏理论是建立在某一特定的文化群体是相对稳定和稳固不变这一假设之上的。此文采用民族志诗学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城市生活中的日常叙述戏剧性的展现,不仅仅用语句和段落来记叙,而且将对场景和行为的描绘交叠其中。这种对场景和行为的再现彰显了叙述所具有的本质和张力。此文探究了海姆斯对民族志诗学理论突破性的研究理论是否仍旧适用于当今全球人口流动复杂、时事变换莫测的21世纪。本文通过对一个现代城市集市中的日常话语叙述分析显示,民族志诗学法非但没有减损在当今背景‘文化’和‘语言’的复杂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对日常语境下的叙述所进行的解读。


Cans and cants: Computational potentials for multimodality with a case study in head position(Rob Voigt, Penelope Eckert, Dan Jurafsky and Robert J. Podesva)  [Theme Series]


具身性和多模态在话语交际研究中愈来愈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理解多模态变量在不同交际场景中的变异及意义,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具有普适性的计算方法对具身变量的标注,作者们运用统计分析来理解具身变量与其它语言学变量的互动,从而理解具身变量跨个体、跨情境的变异,并进一步对大型语料库进行定性分析。作者们采集了播客视频以及在实验室中采集的交际录像作为语料,并侧重分析了侧头、语言韵律及性别的互动。研究结果显示侧头与说话者对于听话者的关注与共情相关,并提示话语中的附加信息(类似于书面语中括号的功能)。此外,侧头还与韵律与话语标记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同时受到说话者性别的影响。

 

附录:书评目录

第一期

①The Languages of the Jews: A Sociolinguistic History

②South Pacific Englishes: A Sociolinguistic and Morphosyntactic Profile of Fiji English, Samoan English and Cook Islands English

③Talking About Troubles in Conversation

④Further Studies in the Lesser-Known Varieties of English

⑤Translanguaging: Language, Bilingualism and Education


第二期

①Language, Youth and Identity in the 21st Century: Linguistic Practices across Urban Spaces

②Sociolinguistics of Deaf Communities

③Language and Identity in Modern Egypt

④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Im/politeness


第三期

①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Impact

②Gender, Language and Ideology: A Genealogy of Japanese Women's Language

③The Language of Organizational Styling

 

第五期

①Globalizing  Sociolinguistics: Challenging and Expanding Theory

②Endangered Languages: Beliefs and Ideologies in Language Document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注  释

书评部分只列出题目,并附于正文之后。

②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普通话”就可以看作是较为典型的形式。

③Deborah Tannen, Heidle. Hamilton and Deborah Schiffrin (eds.). 2015.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2nd edition). Chichester, U.K.: Wiley Blackwell.

Jack Sidnell and Tanya Stivers (eds.). 2012. The Handbook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Chichester, U.K.: Wiley Blackwell.



◆  ◆  ◆  ◆  ◆  



微信公众号:yyzlyj




电话:010-65523102 65523107

传真:010-65523101

电子邮箱:yyzlyj@cp.com.cn

投稿地址:http://yyzlyj.cp.com.cn

地址:北京朝外大街吉庆里14号佳汇国际中心1509

邮编:100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